人社部等三部委今年(2010年)年初規定,從7月1日開始,流動人員跨省就業時可以轉移自己的醫保關系,個人賬戶可以跟隨轉移劃轉。目前,各地具體實施細則均未能如期出臺。記者昨天(30日)獲悉,鎮江市已提前實現醫保關系異地自由轉接,這在全國是唯一一個完全達到國家新醫改要求的城市。6月2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記者調查形式,重點介紹了鎮江經驗。
據介紹,鎮江市自199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醫保制度改革,15年來始終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不走彎路回頭路”,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近年來,圍繞“兩基本一救助”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著重進行制度的創新和整合,消除人員轉移流動的制度政策障礙,建立基本醫保制度間的銜接轉換通道,從而破解了醫保關系跨地區轉續難題。
經驗一:堅持統籌城鄉,著眼于全體居民,打破城鄉戶口和人員身份界限,讓醫保制度公平地惠及和覆蓋全體城鄉居民。通過對醫保改革以來的相關政策進行歸并、整合,形成新形勢下城鄉一體、覆蓋全民的多層次醫保體系,促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在全市范圍內的“共建共享”。
按照“公共產品”的思路,本著“開放”和“兼容”的思想,基本醫保險種之間層次分明、互相銜接,區別只是繳費標準和享受待遇高低不同;將各險種之間建立起升級通道和接口,按照“上行通道暢通,下行通道嚴控”的原則,除城鎮職工必須參加統賬醫保外,其他城鄉居民可自主選擇參保,以制度的開放性提供參保的可選擇性。
現在,市區參加居民醫保的居民、轄市參加新農合的農民,只要補足社平工資的4%后,即可轉換成職工醫保,并且之前參加居民險和新農合的保齡可以視同為參加職工醫保的連續保齡。困難群體符合救助條件的,直接進入醫療救助體系,可享受包括參保費用資助、醫療費用直接減免和增加報銷額度、免費健康體檢等多種形式的救助待遇。
經驗二: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員身份流動變化快帶來醫保關系轉移接續難題,在市域范圍內開創了統一的醫保關系轉續“綠色通道”,參保人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跨轄市區流動時,可自由轉移接續醫療保險關系;其在轉出地確認的繳費年限無條件視同認可,并可累加計算保齡。出臺了返鄉農民工醫保轉移接續辦法,規定凡鎮江籍農民工在外參加居民醫;蛐罗r合的,回鎮后一律可無障礙接續、險種變更,繳費保齡也可在補繳保費差額后進行累計。
經驗三:對于從外地統籌區轉入本市的參保人員,醫保關系實行無障礙轉接。
蓋鳳云是2003年從吉林延邊來到鎮江市工作的,去年底她辦理了退休手續,雖然只在鎮江繳了6年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但因為原來在吉林延邊的繳費年限也得到了認可,退休后滿足了鎮江市“男30年,女25年”的最低參保年限要求,F在,她與鎮江市退休職工享受的醫保待遇是完全一樣的。
鎮江市規定,像蓋鳳云這樣在外地參加職工醫保的,只要從參保地實施醫保改革起連續參保,認可其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結余資金轉入時可直接加到在本市新建的個人賬戶。外地原參加居民醫保、“新農合”的,轉移參保關系時都明確了辦理和續接的辦法,并且只需按4%補繳差額后,外地實際繳費年限也可累加計算保齡。
據統計,包括轉入和轉出,目前鎮江市醫保關系轉移接續人數累計已經超過了1萬人次,而醫療保障水平也是逐年提高,參保人員醫療費用的增長幅度則低于人均收入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