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由上而下加快推進著中國特色的破題求解進程。今年2月,衛生部等五部委聯合出臺《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鎮江被列為16個全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之一。這在江蘇省是唯一城市。
2009年11月6日,為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探索開創新一輪醫改“鎮江模式”,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社會滿意度,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和費用,以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核心,由市一院、市二院、市四院、市一院新區分院及轄市(區)相關醫療機構組成的江蘇康復醫療集團正式成立,為深化鎮江市公立醫院改革開啟序幕。
與衛生部等部門發布的上海、深圳、蕪湖、洛陽、寶雞、西寧等全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所不同的是,鎮江的探索已經進行了16年。16個春秋,16載寒暑,鎮江披荊斬棘一路走來,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醫改之路。??
“康復醫療集團”推進的是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為什么老百姓不滿意醫院?因為醫院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所以,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苯K康復醫療集團總院長、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朱夫對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有深刻的認同。他說:“我們清楚地記得,改革開放之初,要裝一部電話,交3000元初裝費,預約,找熟人,托關系,也許一個月,也許兩個月,等,你必須得等,F在,你要裝電話,一個電話,一天內解決。為什么?因為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了!
體制機制創新到底是什么?朱夫認為,體制就是所有制,機制就是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公立醫院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是個綱,綱舉目張。許多人認為,“實現公益性就是純政府辦醫院”,這樣理解是不正確的。他認為,所有制與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公益性與公益性的實現形式不能混為一談。
鎮江的做法就是成立兩大集團: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和江蘇江濱醫療集團。江蘇康復醫療集團通過整合公立醫療機構,成立理事會聘任管理層,建立監事會,行使監管權。也就是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就是現代企業制度,對醫院,就是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理事會是法人,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不再直接管醫院,這樣,責任明晰了,管辦分離也做到了。
過去,院長是正處級,副院長是副處級,由上面下文件任命。管辦分離為實行真正的院科兩級負責制鋪平了道路。理事會聘任院長,而誰當副院長,院長做主,組織部門備案。院長聘任科主任,科主任聘任科室人員。從而真正實現了院科兩級負責制。
過去公立醫院科室眾多,人浮于事。院科兩級負責制實行以后,職責明確,工作具體,管理規范,以前龐雜的機關式的管理團隊處境就尷尬了,因為許多事用不著這么多的科室管了。于是,原來鎮江第一人民醫院的29個管理科室,如今調整合并成9個。
現在的康復醫療集團不僅壓縮了管理科室,還改變了過去按部就班的坐診方式,推行彈性工作制,極大地方便了百姓。
過去許多老百姓到醫院看病,是一大早從家里出來,進了醫院排隊、掛號、化驗、檢查、拿藥,臨近中午往往還沒看完。過去醫院夏季是下午上班,冬季一點半上班;颊咴卺t院要再等兩個多小時。如果診斷稍微復雜一點,一下午還看不完。農村病人沒辦法回家,加大了患者的醫療成本。同時,醫院里還有一種普遍現象,那就是上午人頭攢動,下午門庭冷落,形成很大的反差。
現在,康復醫療集團實行了彈性工作制,目的就是要方便病人。院里安排部分醫生不是按鐘點隨大流上下班,而是讓他們在休息時間接診,患者隨時來隨時看,相關檢查的科室也是如此。這樣,患者到了醫院,就診不間斷。還同時實行下午4點到5點半免掛號費就診、預約掛號等措施,分流了患者。
康復醫療集團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不僅對患者予以方便,同時對醫生、院內各部門人員采取了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激勵機制,讓他們重視本職工作,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在成立集團的改革之前,每到發獎金,就有人找院長告狀。但現在沒人找了,因為分配公開、公正,更透明,各級醫院實行的是院科兩級負責制和全員聘用制。這樣的結果是,鐵飯碗沒了,變成了瓷飯碗。但瓷飯碗人人都要端著,不能隨便摔,當然也能變成金飯碗。
拿醫院后勤服務來說,實行費用總額包干。由后勤部門制訂分配方案,報院里批準執行。許多東西一旦透明,矛盾就沒有了。過去,醫院食堂飯菜質量差,水、電、煤、工資獎金由醫院全包,每份飯還得補貼錢。大家不滿意,可誰也治不了,F在好了,集團運用企業化管理模式把食堂承包給外面,只是加大了監管力度,水、電、煤的費用不用出了,工資獎金不用出了,每份飯更不用補貼了,帶來的結果是飯菜質量提高了,每年管理者和承包者都有錢賺,真正實現了雙贏。??
資源整合讓“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
今年1月29日,鎮江市京口區象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牌子被換成了“江蘇康復醫療集團象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是鎮江市推進醫改后成立的首家集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這距離鎮江市被列為江蘇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日子,剛好半年。
“用社區衛生服務的費用,享受三甲醫院的服務!边@是當地社區醫院的宣傳口號。從當天起,他們多了一個“東家”——由區政府公辦醫院,變成了區政府與江蘇康復醫療集團聯辦的醫院。
康復醫療集團的“象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新的變化。如今,小小的社區診所不僅有了集團配置的數字X光機、監護儀、彩超等設備,而且通過聯網直接把病患資料傳送到康復醫療集團的龍頭醫院——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象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袁安寶算了一筆賬:與在大醫院就診相比,在社區就診能省下至少15%的藥費。社區就診還有免除診療費、掛號費、醫保多報銷等諸多優惠,病患到社區看常規病,總體費用要比大醫院少花50%至60%。
現在還實行了雙向轉診。在社區就診的病人,轉入市一院可免掛號費,優先安排就診住院。病患回社區后,社區負責跟蹤回訪,定期通知復查和接受康復教育。
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入集團后,醫療資源共享,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由集團統一管理,集團專家長期在社區衛生中心坐診,不到大醫院,就能享受到和大醫院一樣的服務;颊咭膊挥迷賮砘乇疾ǖ酱筢t院診斷和檢查,通過數字化平臺,社區衛生中心的檢查結果,集團專家組可以隨時調閱。
這種明確的分工協作機制,不僅有利于醫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醫務人員業務技能的增強,還有利于形成“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分診格局。目前,納入康復醫療集團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達18家,對于集團和社區居民來說,這顯然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家庭醫生制度”體現超前理念
康復醫療集團通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聯動”,縮短了醫患的距離,讓一些社區啟動了“家庭醫生制度”。不久前,江蘇康復醫療集團潤州工業園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制度”啟動。在活動現場,居民與家庭醫生結對,讓小區居民認識自己的家庭醫生,并享受免費體檢。
據了解,潤州工業園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醫務人員50名,其中全科醫師15名,中醫師2名,公共衛生醫師3名,婦幼保健醫師2名,社區護士14名。同時,這里每周一到周五,均有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專家坐診及查房。為了推行“家庭醫生”,他們已組建了7個家庭醫生團隊,每個團隊大約服務70戶家庭。作為首批“家庭醫生”試點小區的富潤華庭片區,轄區內330戶家庭、600余名居民,將享受到由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組成的家庭醫生團隊的定期上門服務。
康復醫療集團社區衛生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他們給“家庭醫生”設定的職責包括: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每年開展免費體檢;對慢性病人和60歲以上居民每兩月上門隨訪,其他居民每半年上門訪視,督促服務對象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指導自我保健和規范治療;指導婦女孕產期保健,指導產褥期、新生兒護理……下一步,康復集團還將在更大的范圍內推行。
此外在病人探視制度上,康復醫療集團市一院按照省衛生廳要求,從今年6月22日起,在鎮江市率先實行新的醫院探視制度,探視時間為上午10::30至12:00,下午4:00至8:00,一律憑探視牌才能進入病房,每個病人一次可允許兩名親友探視,探視時間以外一律不允許進入病房。在此之前,從4月份開始,鎮江江濱醫院、二院、三院、四院、中醫院等已挑選部分病房開展“無陪護住院”。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醫院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醫院作為特殊的公共場所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此次實行的新的探視制度,旨在為患者創造安靜的休息環境,控制院內感染,促進患者康復,保護患者財產權、隱私權、健康權,保持醫院良好的診療秩序和安全秩序。
病人探視制度在國內外知名大醫院都被嚴格執行,并成為病人的救治和醫院管理的有力保障。有過在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大醫院就診經歷的人,對醫院的探視制度也記憶深刻。鎮江作為全國醫改的先鋒,在醫院管理上吸納先進、合理的管理手段,給市民提供更周全的醫療服務,切實保障了就診者的權益。
公立醫院,“公益”在行動
康復醫療集團成立以來,始終不忘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先后開展了“募集百萬公益資金專項救助青少年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患兒可申請一院救助專項資金”等公益活動,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去年11月3日下午,鎮江第一人民醫院在該院的門診廣場舉行了“市一院百萬公益資金募集暨專項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醫院治療的白血病患兒侯余靜、王自強分別獲得了1萬元和5000元的資金救助。儀式上,在血液科主任、醫學博士錢軍的倡議下,離退休黨員代表首先捐款,接著黨員領導干部、管理干部、黨員、職工代表紛紛上臺捐款,加上前期籌集,共募集到善款103余萬元。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突出學習實踐活動的實踐特色和工作成效,弘揚一院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救死扶傷、扶貧濟困的人道主義精神,讓來一院就診的白血病青少年兒童得到及時、完整的治療,感受到白衣天使最大的關愛,醫院建立了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救助白血病青少年兒童專項資金。同時為規范救助行動,充分發揮救助資金使用效應,醫院還制定了管理和實施辦法。資金采取黨員“七一”工資一日捐、團員青年“五四”工資一日捐、醫院“兒童節”門診收入一日捐、職工個人自愿捐獻等辦法來籌集;救助范圍是經該院診斷為白血病需要長期化療,住該院兒童醫院、血液科病房化療或骨髓移植的青少年兒童(18周歲以下);救助標準是對來就診的白血病青少年兒童在鎮江市慈善總會救助的基礎上每人再救助個人支付費用的10%,每人每次住院最高受助金額不超過5000元,每人累計受助金額不超過20000元。
今年7月21日上午,在鎮江市一院接受治療的白血病患兒佳佳獲得該院“救助白血病青少年兒童專項資金”的資助。他已是第3位接受該專項資金的患兒。
為更好地方便患者就診,康復集團志愿者在行動。今年6月6日,康復醫療集團志愿者服務站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一支5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將常年向病人、向社會提供志愿服務。
新組建的志愿者服務隊整合了市一院、二院、四院、一院新區分院原有的志愿者,這些志愿者為門急診患者提供包括導醫、導診、預約診療、咨詢、健康教育等服務;為住院患者提供一般生活護理、溝通交流、陪同檢查、咨詢、費用查詢、健康教育、陪護、閱讀報紙雜志、出院后回訪等服務。志愿者服務隊還將面向社會,結對空巢老人,組織提供打掃衛生、幫助購物、陪同就醫、急事隨叫隨到等獻愛心、送溫暖服務。
此外,志愿者服務隊會定期進入社區和鄉鎮,開展以提高居民健康常識和普及健康意識為主的宣傳、咨詢、義務診療、送醫送藥活動;到重大活動、會議和大型賽事現場提供服務,積極參加重大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救援服務。?
創先爭優,帶來集團新發展
目前,康復醫療集團全面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既是對醫療服務工作的促進,也是推動集團發展的動力?祻歪t療集團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凌能侃表示,要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新契機,加速推進鎮江公立醫院改革步伐。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康復醫療集團把活動與醫院的中心工作相結合,積極圍繞中心工作抓成效,在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中創先爭優。他們將創先爭優活動與提高滿意度、降低投訴率專項行動相結合,與創建優質醫院、創建優質護理工程、創建文明生態城市、打造高品質三甲醫院等工作統籌起來,協調推進,確;顒尤〉脤崒嵲谠诘某尚。
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打造鎮江醫改模式,是康復醫療集團近幾年的工作重點。因此,集團把創先爭優活動與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緊密結合,把“推進新醫改,提高滿意度,實現大發展”當作創先爭優的主題,把“落實醫改任務,提高服務水平,改進醫德醫風,增進人民健康”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總目標,把適應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宣傳改革作為黨組織的重要任務、黨員的基本要求,切實做到以活動推動醫改工作,以醫改工作的進展檢驗活動的成效。
活動中,康復醫療集團為了促進醫院又好又快發展,更好地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為龍頭,統領爭創“全國文明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巾幗文明崗”、“五一文明班組”等創建工作。同時,以各項創建工作的成效,豐富創先爭優內容,推進創先爭優進程。
康復醫療集團每一位員工都認識到,創先爭優活動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延展和深入,只有把活動與學習實踐活動長效機制建設相結合,才能進一步解決影響和制約本單位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才能進一步深化學習實踐活動,推進科學發展。同時,要把創先爭優活動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不斷深化、不斷提高、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探索建立健全活動的長效機制,更好地加快康復立公醫院改革、創新、發展的步伐。
鎮江的公立醫院改革起步較早,從1994年國家樹立“兩江(鎮江和九江)經驗”時,就已經邁開了步子。時光荏苒,“兩江”醫改似乎淡出人們的視野,實際上鎮江本著“邁小步,不停步,少走彎路回頭路,爭取年年有進步”的原則,公立醫院改革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
歷經十余年探索,鎮江醫改終于破繭而出,羽化成蝶。2009年,以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和江蘇江濱醫療集團的組建為標志,鎮江的公立醫院改革再次風生水起。
朱夫表示,作為醫改“鎮江模式”的實踐載體,康復醫療集團今后將繼續積極探索改革的空間、方式和途徑,形成一個好的布局,使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分工合作,協同發展,各層級醫療資源配置更為合理;積極探索出一套好的機制,讓優秀的醫療人才脫穎而出,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管理的醫院管理職業化團隊;培養一批好醫生,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為老百姓看病帶來真正的實惠。
|